光澤度是陶瓷重要的外觀屬性,也是檢驗陶瓷外觀色澤的一項重要物理指標。但陶瓷在生產制作的過程中,由于原材料及生產加工工藝等的不同,其表面光澤度就會有所差異。為了準確的評定陶瓷的光澤度,管控其外觀色澤品質,就需要對其光澤度進行定量的測量。本文介紹光澤度儀在陶瓷光澤度測量中的應用,感興趣的可以了解一下!
表面光澤是陶瓷制品表面的一種特征。不同用途陶瓷對表面光澤要求不同。日用陶瓷,藝術陶瓷與衛生陶瓷等通常要求表面有比較好的光澤,以提高陶瓷外觀質量與有利于清洗。而室內外裝飾陶瓷就不宜表面光澤太強,甚至要求無光澤。
無釉陶瓷制品表面都比較粗糙(除自生釉瓷體),沒有足夠好的光澤,故通常所謂陶瓷表面光澤都是指帶釉陶瓷的表面光澤。
表面光澤來源于表面對自然光(或白光)的鏡面反射。鏡面反射量越大則光澤越好。而鏡面反射量取決于表面材料的折射率與表面平滑程度(在投射光強度恒定下)。
對于絕對平滑表面,根據菲涅爾公式與波動理論可推知其表面光澤(用反射率R表示)隨表面材料的折射率(n)增加而提高。
陶瓷表面的反射率取決于釉玻璃表面層組成氧化物的種類與數量。但目前還難以使用加和法則計算釉玻璃折射率。因為組成氧化物的折射率計算因子隨釉的主成分不同而差別較大。一般說PbO、TiO2、BaO、Bi2O,、CdO、ZnO、SrO與CaO引入釉玻璃中,利用它們的高折射率來提高釉面的白度。同時利用它們提高釉面的密度,從另一方面來提高釉面的光澤度。
陶瓷釉表面不是絕對平滑表面,它的鏡面反射率(即光澤度)不僅決定于釉玻璃的折射率,而且與釉表面粗糙程度有關。當表面粗糙度大于入射光波長時,表面除產生鏡面反射外,還有漫反射,表面越粗糙,漫反射量越多,相應鏡面反射量降低,光澤變弱。
光澤度是陶瓷的一項物理指標,光澤度主要與光線在表面的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對量有密切關系。當表面光滑時,光線以鏡面反射為主,光澤度就高;反之,以漫反射為主,光澤度就差。光澤度高的陶瓷,瓷面顯得細膩、高雅。
陶瓷的光澤度主要與釉面飽和度、釉面針空、釉面缺陷等有關,而以上問題又與釉料配方、施釉厚度、原料純度、燒成溫度等有關。
日用陶瓷光澤度測定方法按GB/T3295進行,該標準參照了美國ASTMC346-76、《陶瓷材料45°光澤度測定方法》。具體步驟如下:
1.試樣準備
陶瓷試樣的制備,應符合以下條件:(1)試樣表面應平滑、無彩飾、無明顯凹凸不平;(2)試樣尺寸大小按儀器而定,厚度不小于3mm。(3)如被檢測樣品具有足夠大的平面時,則可作為試樣直接檢測。(4)如不具有上述要求的試樣平面,可按日用陶瓷制品的生產工藝制作試樣。
2.接通電源
儀器接通電源,預熱20分鐘。
3.儀器調零
將調零黑絨板放在測量頭工作面的開口上,調整儀器的調零電位器。
4.儀器標定
將標準黑玻璃板放在測量頭工作面的開口上,調整電位器,使顯示器讀數等于標準板的標稱值。
5.儀器校準
將白陶瓷標準板放在測量頭工作面的開口上,顯示器顯示的讀數不應超過白陶瓷標準板標稱值1光澤度。說明儀器正常。否則,應檢查黑、白標準板的表面清潔程度或儀器是否出現故障。
6.測量
將被測樣品放在測頭工作面的開口上,在整塊試樣上尋找最大的反射率,顯示最大的光澤度,此光澤度即為被測試樣的光澤度。